【---- 鸿山历史 ----】
【---- 地理位置 ----】
【---- 传说故事 ----】
【---- 民俗风情 ----】
泰伯景区
仰止阁
月牙池
四棱碑
石牌楼
首页 > 吴风越韵 > 民俗风情

扫墓与踏青

发布时间:2011-03-02

清明这一天,江南从悼念让皇泰伯起,就有祭扫先人坟墓的风俗。又是表示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,不忘亡人的意思。

关于踏青的来历,这在两三千年以前春秋时期,五霸之一的晋文公,重耳被丽姬陷害,逃亡在外十九年,后在一些大臣的辅导下,才回国当上了国君。他登位后,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,逐个按功行赏。却忘记了一个十分忠诚的大臣介之推。介之推也跟随晋文公在外十几年,在晋文公被困魏国吃不上饭的时候。他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肉给晋文公吃。他是个很倔强的人,既然没有被封,他也不争功。作了一首“龙蛇之歌”,背起母亲,到现在山西介休县东南的绵山去了。

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,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,没找到。听说到绵山去了,就派人去绵山找,也找不到。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个孝子,心想,放火烧山,他定会背了母亲跑出来的。可是介之推母子宁可烧死,不要出首争功,任烧不出山,绵山的大火,烧了三天三夜,山上的树木柴草都烧光了。晋文公派人去看,只见介之推母子抱着一枯柳,已被活活烧死了。晋文公十分惋惜地把他们母子安葬在绵山上,为他们造了庙,并将绵山改名为“介山”。

焚烧绵山的那天,正是清明节。人们为了纪念介之推母子,在清明这天,上山“踏烬”。并且不忍举火,都吃冷食,所以又叫“寒食节”,也叫“禁火”、“禁烟”日。山西民间,这天家家门旁还要插柳枝,是招介之推母子亡魂的意思。

从前,鸿声乡一带乡民,清明节要上鸿山扫墓插青。据传,这也是纪念介之推的一种习俗。扫墓踏青,是把祖坟上的柴草烧光,然后在坟墩上插上一支青柳条。东汉高土梁鸿夫妇隐居在此,认为“山不清,人多病”。就引导乡民把“烧墓”改成“扫墓”。即用一根小竹竿,稍上扎上白纸条,插在坟墩上,任风吹动扫坲坟土,这就是扫墓的习俗。在扫墓时,坟上烧纸锭,容易引起烧山,还有些顽皮老小孩子,上山玩“放野火”取乐,故梁鸿每逢清明节带领百姓上山“踏青”,实是“踏烬”,“禁火”确保青山常绿,百姓长寿。从此鸿声一代乡民每到清明节,上山扫墓、踏青已成民俗了。直到现在,我们还有清明日给先祖先烈扫墓的习惯,现有的献花圈或者鲜花,踏青也统称游春了。